CPU换了导热硅脂还是烫?这四个操作坑你踩了几个?
很多朋友在给CPU更换导热硅脂后,发现电脑依然发烫——玩游戏时CPU温度照样飙升到90℃,甚至比之前更卡顿。其实问题往往不在硅脂本身,而是操作过程中踩了“隐形坑”!只要修正下面这4个细节,散热效果立竿见影。
不少人拆下散热器就直接涂新硅脂,却没注意到干涸的旧硅脂在CPU和散热器表面形成了一层“隔热膜”。即便新硅脂导热再好,热量也被阻隔在内。
正确做法:使用棉签蘸取99%高纯度异丙醇(普通酒精纯度不足易留残渍),先擦拭CPU表面,再清洁散热器底座,反复擦至表面完全无油光,等待约5分钟让酒精完全挥发后再涂抹新硅脂。
第二个坑:导热硅脂涂太多,反成“保温层”
总有人觉得“多涂点更保险”,结果硅脂堆得像个“小雪山”,不仅容易溢出到CPU周围的电容上,还会因厚度过大增加热阻——热量需要穿过更厚的硅脂层,传导效率反而下降。
正确用量:在CPU中间挤约一粒米大小的硅脂,直接装上散热器并拧紧螺丝,通过压力自然压匀成0.1–0.3毫米的薄层(接近一张A4纸的厚度)。
第三个坑:散热器没装紧,导热硅脂未充分贴合
安装散热器时,如果只是随意拧几下螺丝或仅固定对角位置,会导致散热器底座与CPU之间存在空隙。这时再好的硅脂也无法充分发挥导热作用。
正确步骤:采用“对角分次拧紧法”。先将四个螺丝轻拧至接触底座,然后按对角顺序,每次拧1/4圈,重复2–3轮直至螺丝自然拧紧(注意勿用蛮力,避免压坏CPU)。
第四个坑:换完未烤机,误判导热硅脂无效
刚换完导热硅脂就立即测试温度,发现没有明显下降就以为操作失败。实际上,部分膏状硅脂需要在CPU发热后稍微软化,才能更紧密地填充缝隙,实现优异的导热效果。
正确做法:更换导热硅脂后,可玩游戏半小时或使用AIDA64等烤机软件持续运行10分钟,让硅脂充分预热贴合。通常烤机后温度会比刚开机时下降5–10℃。例如有人实测从85℃降至72℃,效果显著。
不少人拆下散热器就直接涂新硅脂,却没注意到干涸的旧硅脂在CPU和散热器表面形成了一层“隔热膜”。即便新硅脂导热再好,热量也被阻隔在内。
正确做法:使用棉签蘸取99%高纯度异丙醇(普通酒精纯度不足易留残渍),先擦拭CPU表面,再清洁散热器底座,反复擦至表面完全无油光,等待约5分钟让酒精完全挥发后再涂抹新硅脂。
第二个坑:导热硅脂涂太多,反成“保温层”
总有人觉得“多涂点更保险”,结果硅脂堆得像个“小雪山”,不仅容易溢出到CPU周围的电容上,还会因厚度过大增加热阻——热量需要穿过更厚的硅脂层,传导效率反而下降。
正确用量:在CPU中间挤约一粒米大小的硅脂,直接装上散热器并拧紧螺丝,通过压力自然压匀成0.1–0.3毫米的薄层(接近一张A4纸的厚度)。
第三个坑:散热器没装紧,导热硅脂未充分贴合
安装散热器时,如果只是随意拧几下螺丝或仅固定对角位置,会导致散热器底座与CPU之间存在空隙。这时再好的硅脂也无法充分发挥导热作用。
正确步骤:采用“对角分次拧紧法”。先将四个螺丝轻拧至接触底座,然后按对角顺序,每次拧1/4圈,重复2–3轮直至螺丝自然拧紧(注意勿用蛮力,避免压坏CPU)。
第四个坑:换完未烤机,误判导热硅脂无效
刚换完导热硅脂就立即测试温度,发现没有明显下降就以为操作失败。实际上,部分膏状硅脂需要在CPU发热后稍微软化,才能更紧密地填充缝隙,实现优异的导热效果。
正确做法:更换导热硅脂后,可玩游戏半小时或使用AIDA64等烤机软件持续运行10分钟,让硅脂充分预热贴合。通常烤机后温度会比刚开机时下降5–10℃。例如有人实测从85℃降至72℃,效果显著。
下一篇:已经是最后一篇了
上一篇:除了导热,还要耐磨绝缘?背矽胶布的导热硅胶了解一下